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_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_欧美性爱在线观看亚洲_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蜂窩煤的往事
发稿时间:2022-07-10 08:48   来源: 綿陽日報

  □宋恕(綿陽)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平武縣城,主要燃料還是木柴,從百姓家到縣政府、各機關的伙房外都整齊地堆碼著劈柴垛。早晚炊煙四起,在家家青瓦屋頂繚繞漂浮,呈現(xiàn)出人間煙火氣味,這應是千年如一日的山城景象。

  平武縣城的青少年大都有到二十里地外的頂門壩陰山背柴的經歷,我和我的兩個半大不小的妹妹,都曾有過背柴的歷史。那時的青少年大都經歷過饑餓歲月,體單力薄,背七八十斤柴累得氣喘吁吁,著實上了生活艱辛的第一課。直到六十年代末,燒煤開始成為時尚,有條件的家里廚房多加個煤油爐子,作為來客炒菜用。木柴日漸減少且價格上漲,大廚小灶都將柴灶改了煤灶。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后,有了蜂窩煤廠。許多人家可以直接去東門煤磚廠買蜂窩煤,街上有專門拉蜂窩煤的架架車,給點運費,就幫你運回家,省事不少。家庭用的蜂窩煤是一塊塊直徑10厘米多一些、高10厘米左右的圓柱型煤塊,中間有若干個通風的空管,以增大煤的表面積,達到充分燃燒的目的。蜂窩爐或蜂窩灶主體是一個耐火泥做的筒子,筒外填有隔熱的鋸木屑之類,爐子外殼一般是利用廢舊鐵桶制成,筒內剛好可以疊起三四塊蜂窩煤,下面還有用來通風和收集煤渣的爐底。蜂窩爐第一次點火要以劈柴引火(據(jù)說有種一支火柴就能點著的改良蜂窩煤,可惜沒見過),燒著最下面的煤塊以后,再由它燒著上面的。一餐飯做完了,一般燒掉最下面第一塊蜂窩煤,掏去燒剩的煤渣,在最上方補上一塊新煤,關上爐膛小門減緩爐中煤塊的燃燒速度,下一餐做飯前再打開膛門,空氣自然進爐,爐中煤塊上的火苗就“春風吹又生”了,省去了餐餐點火生煤爐的麻煩。

  燒蜂窩煤爐子最難的是生火這一道關。一把木片干柴不易將煤磚點燃,有些考究手藝?;蛟S柴太少,或許煤太濕,或許燃了一陣子中途熄火,或許燒得紅通通的煤磚經火鉗一夾就瞬間潰散,功虧一簣,叫人哭笑不得。常常須一而再,再而三,氣得主婦們摔火鉗、敲板凳,怨天尤人,終于才見黑煤著火冒紅焰。煤爐子生火,又稱發(fā)火,名符其實。這下就需小心翼翼地維護火種了,飯后關火門,要留好通風孔,否則到晚上又是爐子冷冰冰。風孔太大也不成,上班幾小時歸來,爐子上墩的開水幾乎全變成了蒸氣,幸好底上水垢厚沒引燃,而煤磚早已化為灰燼,雖有余溫,已刨不出火星,難覓火種。

  到八十年代末,縣城開始用液化天然氣,液化氣罐代替了蜂窩煤爐子。但液化氣須在江油灌裝,成本高,加之安全隱患多,影視劇中常有氣罐爆炸的慘烈鏡頭,膽小的人想想那煤氣罐放在家中,危險之極,弄得惶惶然不可終日……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天然氣管道經過長達數(shù)百公里的艱難施工,終于安裝進了平武縣城,燒天然氣的時代到來了。緊接著,廚房的灶具除了燃氣灶以外,又增加了電磁爐、微波爐、電火鍋、電水壺、電飯鍋等等,蜂窩煤也離開了廚房,成為一段歷史,留在老一輩的記憶中。

  我是土生土長的平武人,親眼見證了平武這座原來較為落后的川西北小縣城在改革開放這幾十年間的巨大變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紛繁的日常生活中,蜂窩煤只能算是小事,但蜂窩煤的淘汰卻折射出改革開放給平武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