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務站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
司法所工作人員到社區(qū)調解遺產(chǎn)分割糾紛
劉營初中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律課堂
開展禁毒、反詐法治宣傳活動
“兩項改革”以來,三臺縣通過不斷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服務保障改善民生,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實現(xiàn)縣、鎮(zhèn)、村(社區(qū))三級全覆蓋,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33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462個,打造出覆蓋城鄉(xiāng)的“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
□唐小麗劉玉明文/圖
“張老師來了,正好要咨詢個事呢……”近日,法律顧問張文斌來到三臺縣劉營鎮(zhèn)黃泥井村,剛一下車,便被等候在該村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的村民們“圍住”了。
自從被聘為黃泥井村的法律顧問,張文斌成了村民們眼里“知曉法律能斷事”的人。“除了法律知識宣傳,村民們多反映的是土地糾紛、鄰里關系等事情。”張文斌說,兩項改革后,黃泥井村由原黃泥井村、黃荊村、青龍村組成,人口近3000人,村子變大了,人口增加了,自己的“活路”也多起來了。
據(jù)了解,沒有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前,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主要靠村里有威望的村干部調解說和,如遇復雜的情況,光靠“講理”就不夠了。“法律顧問作為第三方,跟村民沒有利益沖突。村民、村干部信任法律顧問,也愿意聽他們說法。”原黃泥井村村主任陳虎田說。
駐村后,張文斌由一個局外人逐漸變成大家心目中的法律貼心人。他不僅幫村民解決了實際問題,也播下了法治的種子,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識。如今,“有困難找法律顧問”成了眾多村民的共識。
據(jù)了解,目前村(社區(qū))法律顧問成為三臺縣462個村(社區(qū))的“標配”。他們參與損害賠償、征地拆遷、土地承包、交通事故、勞資、環(huán)境保護等引發(fā)的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尤其在處理群體性敏感案件中,村(社區(qū))法律顧問為群眾解答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意見,引導村民以合法的方式和正確的途徑表達利益訴求、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現(xiàn)在已經(jīng)做到了小糾紛不出社,一般糾紛不出村,重大疑難糾紛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的目標。”劉營鎮(zhèn)司法所所長羅海波介紹,近年來,特別是兩項改革后,該所主持、參與和指導調解的各類矛盾糾紛200余件,調解成功率在98%以上。
作為司法行政系統(tǒng)在基層的觸角和延伸,劉營鎮(zhèn)司法所是面向群眾提供公共法律服務最直接、最便捷的窗口。“一些老舊難的歷史遺留問題和村干部無法調解的事情,都會來找到我們。”羅海波說,結合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和綿陽市“楓橋式司法所”創(chuàng)建,該所聯(lián)合基層法律服務所,整合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司法行政人員以及人民調解力量,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成立專業(yè)法律服務隊伍,通過一村一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法律志愿者進村普法、調解講法,營造“全民學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圍。
走進劉營鎮(zhèn)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和溫馨的提示讓人耳目一新;擺放整齊的服務指南小冊子,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公證指南、律師服務等內容張貼有序。羅海波說,工作站每天都安排律師坐班接待群眾來訪,特別是趕集日,司法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都有人員值班,通過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接待和參與處理群眾來訪、社區(qū)矯正教育監(jiān)管、安置幫教等,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
“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們引導群眾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辦法,把糾紛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避免了更大的損耗。”三臺縣司法局負責人說。
為加快建立完善以人民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三臺縣全面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著力推行“互聯(lián)網(wǎng)+公共法律服務”,全面優(yōu)化了覆蓋城鄉(xiāng)的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
同時,搭建監(jiān)獄遠程探視系統(tǒng),拓展了探視申報渠道,優(yōu)化了對接流程,可與全省15所監(jiān)獄實現(xiàn)視頻會見。
“目前,縣、鎮(zhèn)、村(社區(qū))三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已經(jīng)基本完成。”縣司法局負責人表示,發(fā)揮司法行政職能優(yōu)勢,以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夯實基層治理基礎,下一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將著眼于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xiàn)實利益,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在繼續(xù)擴大服務供給的同時,提高服務品質,讓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管用、好用、愿意用、習慣用,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