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_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_欧美性爱在线观看亚洲_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國內
到殷墟博物館,感受商代生活
发稿时间:2024-04-04 11:44   来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摘要:3月17日下午,互不相識的兩人,通了一個視頻電話。 何毓靈,70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工作站副站長。 王寅,80后,上海一名公務員。


  3月17日下午,互不相識的兩人,通了一個視頻電話。

  何毓靈,70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工作站副站長。

  王寅,80后,上海一名公務員。

  他們?yōu)楹瓮ㄔ?,又聊了什么?/p>

  故事,要從一個博物館和一封信談起。

  洹河之濱

  何毓靈在河南安陽從事考古工作25年了。

  今年2月26日,是他和同事們終生難忘的日子。當日上午,古都安陽,洹河之濱,隨著石磬聲響起,青銅大門打開,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

  就在開館前一周,北京,國家文物局專門召開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新聞發(fā)布會,介紹情況。放在世界文博界,這也是一件大事。

  洹河的水,不舍晝夜千年流淌。殷墟博物館新館,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新館占地262。5畝,建筑規(guī)模5。1萬平方米。遠遠望去,它形似一口青銅巨鼎,矗立于中原大地,館體上方的“大邑商”甲骨文格外醒目。

  據(jù)悉,新館的建筑設計經(jīng)過全球征集評選,最終采用了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的設計方案。它以《詩經(jīng)·商頌》為源頭。“商邑翼翼,四方之極”,歷史上的商朝都城,是一座名震四方的巨大城市。

  對王寅來說,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的消息,讓她想起一段往事。將近21年前,還是高中生的她,首次來到殷墟參觀。“現(xiàn)在的殷墟博物館非常高大上啊”。當時,她去參觀的還不是博物館,“是一個很簡單、很樸素的像研究所一樣的建筑”。那時,殷墟博物館老館尚未建成,她參觀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

  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龍形玉玦。新華社記者 李 安攝

  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fā)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博物新館,則是首個全景式展現(xiàn)商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

  作為策展人,何毓靈熟悉這里的一切。

  走進一樓大廳,便能看到高高的墻面上,寫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個大字。頭頂上,一只盤旋飛舞的玄鳥浮雕,讓人想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商朝開國國君成湯的盤銘。在安陽市文物局局長李曉陽看來,商湯刻在澡盆上的這句箴言,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舊更新,就要持之以恒,時刻提醒自己要及時反省和不斷革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出自《詩經(jīng)·商頌》。

  館內展廳約2。2萬平方米,有3個基本陳列、4個專題展覽和1個特色沉浸式數(shù)字展,展出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陳文物數(shù)量之多、類型之全,均為商代文物展覽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屬于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屬于首次展示。

  邊修復、邊展示的“殷墟車馬遺跡展”,首次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駕馬車,再現(xiàn)車轔轔、馬蕭蕭的壯觀景象。“王畿與四方”專題展,集中展示了山東、安徽、湖南、四川、河北、湖北等多省份的商代文物,表現(xiàn)了商文明對周邊地區(qū)的影響。

  作為一座考古博物館,新館展陳不再是單個文物的展示,更多的是成組器物的全方位呈現(xiàn)。何毓靈介紹:“無論是婦好墓的銅爵,還是從亞址墓、馬危墓等出土的器物,都是成組地與觀眾見面,讓人更好感受殷商文明的全貌。”

  三千年前,人們怎樣生活?

  “子何人哉——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特展”主題展覽,主人公是“子”。殷墟花園莊東地的甲骨占卜記錄,像一部“王子日記”,記錄著王子的生活:身為商王武丁之子,“子”親自主持祭祀,關注農業(yè)生產(chǎn),率軍出征,組織田獵。進入“大學”后,他認真研習“射、御、舞、樂”。一天“子”生病了,他便占卜是否去上學,這條卜辭像一張三千多年前的“請假條”。

  “長從何來——殷墟花園莊東地亞長墓專題展”,則還原了三千年前商代將軍的戎馬一生,展現(xiàn)鐵血武將亞長的錚錚鐵骨。

  科技應用也是亮點。沉浸式數(shù)字展使文物觸手可及,全景式數(shù)字沙盤讓游客能夠俯瞰整個殷墟遺址全貌,數(shù)字互動屏讓游客迅速了解甲骨文的字形、字義以及背后的歷史故事……

  真水無香

  新館展廳里,有一件特殊展品。

  它不是來自商代,而是來自現(xiàn)代。它是王寅寫給“楊爺爺”的一封信。

  楊爺爺,即楊錫璋,這名考古工作者,是殷墟考古“功勛人物”。

  2003年夏天,作為一名來自上海的高中生,王寅參觀完殷墟后給楊錫璋寫了一封信。信里,王寅說,她想更加理性地學習歷史、參透文物背后的故事,感知一個社會、一個朝代的脈動。

  她還給楊爺爺附寄了一篇獲獎作文——《真水無香》。作文里寫的是她對上海博物館一枚印章“真水無香”的解讀:“‘真水無香’體現(xiàn)著對高雅藝術和生命的雙重追求,因為‘只有具有高尚靈魂的人,才能創(chuàng)作出高雅的藝術’”。

  作文正面,貼著一張便利貼:“‘真水無香’這種精神是我最敬佩您的,不圖名利,追求平凡卻崇高的境界!我們歷史老師說,學歷史就是要甘于寂寞。我在您身上好像明白了一點。”

  1950年8月1日,新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考古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正式成立。1958年,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成立。同年,楊錫璋從北京大學畢業(yè),進入考古研究所。4年后,他來到河南安陽,然后“這一輩子就貢獻給殷墟了”。這名南方人,在豫北大地上生活了四十多年。

  2021年2月24日,楊錫璋在家鄉(xiāng)病逝,享年86歲。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拍攝展品。新華社記者 李 安攝

  差不多3年后,殷墟博物館新館建成。

  整理材料時,何毓靈在楊老遺物中,發(fā)現(xiàn)了王寅的信。他決定,將書信作為展品展出。經(jīng)過多方聯(lián)絡,何毓靈找到了王寅,有了一次視頻通話。隔著屏幕,看到自己寫給楊爺爺?shù)男疟皇詹氐萌绱送旰?,王寅有些感動?/p>

  對熱忱的心,對各方困惑,安陽工作站一直重視。工作站里,群星閃耀。楊錫璋,是其中一顆。時光荏苒,工作站專注于殷墟考古發(fā)掘。據(jù)悉,新館展出的文物中,“90%以上都是由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自1950年春天以來發(fā)掘的文物精品”。

  新館背后,是無數(shù)人的久久為功。

  有新館就有老館。老館建于2005年,展廳面積1500平方米,曾為殷墟申報世界遺產(chǎn)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為了申報世遺,安陽市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決定在宮殿區(qū)東邊河灘地里,建造半地下式的殷墟博物館。隨著殷墟考古成果不斷豐富,原館難以滿足保護展示需要。

  萬眾矚目下,新館于2020年11月23日正式開工建設。殷墟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是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重點工程,被列入“十四五”規(guī)劃。

  從提出建議到新館建成,從建筑設計到藏品展示,每一處細節(jié)都要經(jīng)過充分討論和嚴謹規(guī)劃。作為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的核心項目和靈魂工程,新館建設連續(xù)多年被寫入安陽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6月,殷墟遺址博物館陳展大綱論證會在安陽召開,來自全國知名研究院所、博物館相關專家參加論證并通過大綱。

  在新館籌建過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博物館選址、博物館結構布局、展出文物的選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全面系統(tǒng)編制了數(shù)百萬字的知識文本,為新館展陳提供了學術支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殷墟博物館執(zhí)行館長岳占偉介紹。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殷墟博物館館長陳星燦說:“殷墟是中國考古學的搖籃,也是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這樣一個大型專題類博物館的建立,圓了幾代考古人的夢想。”

  潤物無聲

  跟何毓靈通完電話,王寅想立刻做一件事情。

  她趕回家,到處翻找。非常遺憾,一連找了6個小時,也沒能找到楊爺爺給她寫的回信。

  有網(wǎng)友說,銅鼎、甲骨等文物也是一封封信,是古人寫給今人的信。“就看我們能不能找到這些信,能不能讀懂了。”

  殷墟是人類文明的寶庫,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這里也是我國考古發(fā)掘次數(shù)最多、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遺址,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的搖籃。2006年,殷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近年來,殷墟等夏商時期重要遺址的考古工作取得新進展。

  辛店晚商鑄銅遺址,是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入圍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殷墟都城布局研究取得突破,確認了已知最早的王陵“兆域”。殷墟外圍陸續(xù)發(fā)現(xiàn)超大規(guī)模鑄銅遺址—辛店遺址、商代聚落—陶家營遺址、邵家棚遺址等,勾勒出以殷墟為核心,周邊中小型聚落拱衛(wèi)的商代都城的恢宏圖景。洹北商城鑄銅、制骨、制陶作坊區(qū)的發(fā)現(xiàn)及洹北商城郭城城壕的確認,極大地推動了商代中期考古學研究……

  殷墟博物館新館。新華社記者 李 安攝

  新館的建設,更是致敬殷墟90余年的豐碩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學家,致敬中國考古學百年輝煌。新館開館后,與殷墟宮殿宗廟區(qū)、王陵區(qū)、殷墟考古文旅小鎮(zhèn),共同構成“一館兩區(qū)一鎮(zhèn)”的規(guī)?;故娟U釋體系。

  鄭州大學巴基斯坦留學生阿西姆慕名而來??催^一件件文物,他仿佛看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的生產(chǎn)生活。“特別是博物館采用中英雙語的介紹方式,讓外國人能夠更加方便、深入地了解偉大的商文明。”

  新館里專設了“世界的商文明”展覽。步入展廳,猶如穿越到世界各大文博機構。兩側墻體還原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美國弗利爾美術館等外國文博機構展出商代文物的場景。一張巨幅“商代文物海外收藏地圖”,述說著大量青銅器、玉器、刻辭甲骨等商代文物流散海外的歷史。

  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看展出的刻辭卜甲。新華社記者 李 安攝

  歷史文脈,如何賡續(xù)?各地正在設法讓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館的深度接觸的機會。

  在安陽,“萌寶尋商”“字見殷商”等研學課程,讓甲骨文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兑笮妗贰陡}·殷墟》等文藝作品,立足今天、回望歷史,向觀眾展示殷商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編創(chuàng)了“甲骨文廣播體操”,讓甲骨文“活”了起來,用潤物無聲的方式,讓人們在休閑鍛煉時接觸到更多甲骨文字。“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也使甲骨文距離大眾更近。甲骨文大數(shù)據(jù)平臺“殷契文淵”四期建設已經(jīng)完成,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更多資源和方便。

  現(xiàn)在,在殷墟博物館新館推出的虛擬考古體驗項目中,游客可以通過模擬考古發(fā)掘過程,親手挖掘出商代文物,體驗考古樂趣。新館還推出了甲骨文面條、甲骨文咖啡,實現(xiàn)美食與甲骨文的“跨界融合”。

  洹河之濱,殷墟之上,古都繁華迎面而來,片片甲骨喚醒歷史。(陳振凱 李欣然)


    編輯: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