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_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_欧美性爱在线观看亚洲_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時評
以“國寶”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
发稿时间:2022-07-16 09:33   来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摘要: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迎來110歲生日。一系列豐富的展覽和活動為公眾奉上多彩文化盛宴,展現了國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對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迎來110歲生日。一系列豐富的展覽和活動為公眾奉上多彩文化盛宴,展現了國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對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7月8日在給中國國家博物館老專家的回信中強調,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習近平殷切希望文博工作者守護好、傳承好、展示好中華文明優(yōu)秀成果,為發(fā)展文博事業(y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

  浩如煙海、璀璨奪目的中國文物,是從古至今中國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見證、文化之根、民族之魂。這些文化瑰寶為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提供了實證,既是增強民族自信的實物教材,也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載體。

  中國各類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度重視發(fā)展文博事業(yè),全面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積極推動以文物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華文化,喚醒了大批沉睡的“國寶”。

  眾多“國寶”步出“深閨”,親近中國億萬民眾。中國是世界上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十三五”期間,中國平均兩天新增一家博物館。2021年,全國新增備案博物館395家,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183家,5605家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占比達90%以上。博物館已經成為靚麗的城市文化名片、充滿活力的公共教育空間、備受年輕人追捧的打卡地,不少博物館一開館即成為“網紅”。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美的綠松石龍形器、鑄造技藝高超的“華夏第一爵”,盡顯中國最早王朝都城的氣派;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重磅文物講述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沉浸式展覽再現運河沿岸的繁華景象,互動體驗讓青少年走近大運河、愛上大運河;在陜西考古博物館,威嚴的石峁神像、神秘的漢代星象圖、壯美的元代壁畫……5000多件文物揭示了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特征。

  眾多“國寶”煥發(fā)“青春”,盡顯中華文明獨特魅力。近年來,中國各級博物館努力讓文物“轉”起來、“智”起來、“動”起來,打破地域和空間限制舉辦聯展、巡展、互展來盤活文物,用數字化實現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和永久留存,用新穎創(chuàng)意激活歷史記憶,讓文物“活”了起來也“火”了起來。據國家文物局統(tǒng)計,2021年全國博物館共舉辦展覽3.6萬個、教育活動32.3萬場,接待觀眾7.79億人次;策劃推出3000余個線上展覽、1萬余場線上教育活動,網絡總瀏覽量超過41億人次。今年上半年,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特展火熱出圈,一票難求。從絢麗可愛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到刻畫精細的良渚文化玉琮,從最早記錄“中國”一詞的何尊到馳名中外的長信宮燈……特展聯合全國29家博物館匯聚了130件(套)“國家寶藏”,上起石器時代,下至清代,有情節(jié)、有敘事、有全景記錄,闡釋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眾多“國寶”走向海外,講述精彩中國故事。近10年來,大批文物出境展覽,成為展示燦爛中華文明的“國家名片”。2019年3月,“四川古蜀文明特展”走進意大利首都羅馬,來自三星堆、金沙遺址、新都馬家大墓、商業(yè)街船棺葬等重大考古發(fā)現的代表性文物匯聚一堂,展現了古代中國四川地區(qū)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與精神世界,令人驚嘆古蜀先民非凡的藝術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2021年9月,上海博物館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特展,夏代連珠紋斝、商代鳳紋犧觥、西周小克鼎、春秋吳王夫差鑒等館藏精品驚艷亮相,結合多媒體技術,向海外觀眾闡釋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藝術、科技、歷史文化價值,中國禮制文化的內涵,以及中國古代文明對東亞文化圈的深刻影響。今年7月,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國內外33家頂級博物館共聚云端,以“手拉手:共享世界文明之美”為主題,在線接力舉辦全球博物館珍藏展。

  精彩紛呈的考古故事、創(chuàng)新多變的呈現方式,讓“國寶”的磁力越來越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民眾了解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蓬勃向上的時代風采。如今,中國文博人正在努力挖掘更多的“國寶”資源、探索更多的“國寶”活化模式,更好地以“國寶”為載體,向世界講好多姿多彩的中國故事。(鄒雅婷)

     編輯: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