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_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_欧美性爱在线观看亚洲_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 > 子云亭 > 正文
消失的香積寺古渡口
发稿时间: 2022-05-22 08:40    来源: 綿陽日報

  □張斌(三臺)

  我的老家在涪江河畔,三臺縣劉營鎮(zhèn)楊家碥村。滔滔的涪江水從村前流過,老家的香積山便和對岸的花園鎮(zhèn)一水相隔了。

  花園鎮(zhèn),舊稱“涪城壩”,是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涪城麥冬”的主產(chǎn)區(qū),也是古梓州涪城縣故址。“詩圣”杜甫寓居梓州時,曾作詩《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閣迥添愁。含風(fēng)翠壁孤云細(xì),背日丹楓萬木稠。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諸天合在藤蘿外,昏黑應(yīng)須到上頭。這里的“春江”,就是涪江。“寺”,是香積山上的香積寺。香積山,古涪城縣的后花園,山上稠木蔥倩,鳥語花香,景色秀美,古人描繪香積寺“締構(gòu)雄麗,氣象偉特”。而“官閣”,則是官方修建供游人休息的亭閣。

  我的老家就在香積山下。童年時期,我和小伙伴們在涪江河里摸魚,香積山上捉鳥,知道香積山上曾經(jīng)有個香積寺,但已在兵匪動亂中被毀,唯有崖壁上還殘留著一些摩崖題刻和遺碑。而河對岸的古梓州涪城縣,更是湮滅在歷史的長河里,已經(jīng)演變?yōu)橐粋€地方小鎮(zhèn)了。

  但是,連通著古涪城縣和香積山的那個渡口,卻穿越千年時光,依舊守望在涪江岸邊。

  古渡的河道寬不過百余米,河水幽深,水流舒緩。在我小時候,要想去河的對岸,是要乘坐蘇大爺撐的那艘渡船的。那是一艘一次可容10人左右的木船,船尾搭了一個竹編的拱蓬,是蘇大爺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寒來暑往,蘇大爺都住在船上,只要有人過河,蘇大爺就會站上船頭,揮動篙桿,穩(wěn)穩(wěn)地把人渡過河去。

  后來,我長大了,讀了書,知道了“詩圣”杜甫,知道了因避安史之亂入蜀的杜甫曾經(jīng)“一年居梓州”,更知道了杜甫寓居梓州期間留下的詩作《涪城縣香積寺官閣》?;氐嚼霞?,我總愛徜徉在香積寺渡口,遙想在唐代某一個春天的傍晚,“詩圣”杜甫從涪城縣城漫步而來,坐上涪江岸邊的渡船,緩緩渡過夕照下的涪江,乘著暮色攀登在香積山的翠林小徑間,望山下江水幽深,野鴨和白鷺在江面上悠閑地嬉戲,看四周林密木秀,掩映在樹木藤蘿間的官閣春意濃濃。不知不覺,天快黑了,詩圣加快了腳步,匆匆往上面的香積寺趕去。我在香積寺渡口流連忘返,總感覺詩圣離我那么近,就仿佛剛剛擦肩而過。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初,老家出土了一塊石碑,上刻“祇陀院新移亭閣記”,記敘香積山“六寺觀”之“祇陀院”幽美的景致和增辟景點(diǎn)的經(jīng)過,碑文落款:“大觀庚寅五月初吉,梓州涪城縣令趙宗堯記并書,權(quán)住持神照上石。”這位涪城縣令趙宗堯在碑文中說,他與祇陀院住持神照和尚交情深厚,常往觀瀾賞景。趙縣令去往祇陀院,自然也會從香積寺渡口過涪江而來。

  依“大觀庚寅五月初吉”年款,那是北宋徽宗年間,公元1110年。彼時,“詩圣”杜甫在唐朝過香積寺渡口登香積山,已逾300多年,涪城縣令趙宗堯又在宋朝過香積寺渡口,前往香積山的祇陀院,兩人在不同的時代,通過同一個渡口去往同一座山上攬勝,他們的腳步就這樣在不同的時空里重疊在了一起。

  千年香積寺古渡口,不知道成全了多少人的南來北往,卻因為曾經(jīng)渡過“詩圣”杜甫和涪城縣令趙宗堯而讓我肅然起敬,縈繞于懷。

  物換星移,歲月流轉(zhuǎn),香積寺古渡口似一位慈祥的老人,在那里不辭辛勞,迎來送往。但是,他也有發(fā)脾氣的時候。遇到夏天河里發(fā)大水,滔滔的洪流裹挾著樹木雜物咆哮而去,渡船就只有停靠在岸邊,隨浪飄搖。河兩邊的人如果在漲水前去了對岸,而他們在對岸又沒有親戚可以投靠,就只有守在河邊等待洪水退去。兩邊的親人可以隔河相望,卻是扯破嗓子也喊不應(yīng)的。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末,為了改善兩岸群眾的交通條件,上游涪江河上修通了一座跨河大橋,劉營鎮(zhèn)和花園鎮(zhèn)往來的行人和車輛就再也不受河水阻隔了,而香積寺渡口的過渡人也越來越少。

  這些年,下游涪江河上又新建了一座攔河水電站。今年暮春的一個周末,我回到老家,看到老家外面的河道里已經(jīng)蓄滿了水,河面變成了一汪平坦的湖,位于電站蓄水區(qū)的香積寺古渡口也已經(jīng)被淹沒得無影無蹤了。

  佇立在薄霧縹緲的古渡口,我久久不愿離去。時代的潮流勢不可擋,香積寺古渡口的消失是社會進(jìn)步的必然,但是,“詩圣”杜甫和涪城縣令趙宗堯在古渡口留下的足跡卻是我心中永遠(yuǎn)揮之不去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