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_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_欧美性爱在线观看亚洲_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24小時
跨越30年的支教接力
发稿时间:2021-08-29 08:43   来源: 新華網(wǎng)

  新華社昆明8月28日電 題:跨越30年的支教接力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字強

  

 

  寧蒗寧海民族中學第三屆“海安班”學生蘇文杰展示不久前收到的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又是一年開學季。俗稱小涼山的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迎來了20多位背著行囊的海安支教老師。他們從2000多公里之外的江蘇省海安市返回,和同學們在校園相聚。

  在這個曾經(jīng)貧窮落后的偏遠山區(qū),海安老師是群眾心中的“金字招牌”,他們的支教行動則是跨越30年的“寧海之約”——1988年至今,江蘇海安的10批、285人次教師接力支教幫扶。

  30多年來,海安支教老師克服高原氣候、人地兩生、語言障礙、生活習慣等困難,累計為寧蒗培養(yǎng)初、高中畢業(yè)生2萬多名,輸送大、中專生1萬多名,為小涼山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書寫著東西部教育幫扶的時代傳奇。

  

 

  拼版照片,上圖為:20世紀90年代的寧蒗寧海民族中學一景(資料照片);下圖為:2021年4月16日拍攝的寧蒗寧海民族中學一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胡超攝)新華社發(fā)

  33年踐行“寧海之約”

  購機票、做攻略、買新衣服……這幾天,19歲的寧蒗寧海民族中學第三屆“海安班”學生蘇文杰正精心準備9月的開學行程。前不久,他驚喜地收到復旦大學預防醫(yī)學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

  蘇文杰的家在寧蒗縣新營盤鄉(xiāng)峰子巖村,父母都是農(nóng)民,弟弟和妹妹也在讀書,在當?shù)卣蜕鐣坌娜耸康膸椭?,全家已?jīng)在去年脫貧。

  蘇文杰把高考取得優(yōu)異成績歸功于海安支教老師的精心培養(yǎng)。海安老師、班主任梅德均還自掏腰包獎勵他1000元。“海安老師的關懷無微不至,沒有他們的培養(yǎng)和關心,我不可能考出好成績。”蘇文杰說。

  這段“山海情”的由來,要追溯到30多年前。

  

 

  寧蒗寧海民族中學海安4班的學生在教室里上課(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寧蒗地處滇西北橫斷山區(qū),98%的國土面積都是山區(qū),平均海拔2800米。過去的寧蒗區(qū)域性、整體性貧困問題突出,教育事業(yè)更是起步晚,底子薄。

  治貧先治愚。20世紀80年代,寧蒗與海安因木材貿(mào)易往來頻繁,如何讓雙方的合作更深一步,兩縣主官經(jīng)過一番考察論證后,把目光瞄準教育領域。

  1988年4月,寧蒗、海安簽署教育合作協(xié)議,約定共同創(chuàng)辦一所初級中學,取名“寧海中學”。同年8月,海安發(fā)揮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實力強的優(yōu)勢,抽調(diào)一支包括校長、教導主任和各學科教師在內(nèi)的33人支教團,來到寧蒗開始首輪支教。

  

 

  拼版照片,上圖為:海安老師王霖伯在寧蒗寧海民族中學高27班教室過中秋節(jié)(資料照片,1999年9月攝);下圖為:海安老師王霖伯在寧蒗二中高103教室上課(2021年4月23日攝,新華社發(fā))新華社發(fā)

  從此,寧蒗、海安率先攜手探索的東西部教育幫扶協(xié)作,改變了一個個山區(qū)孩子的命運。

  跟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寧海之約”不斷升級:1993年海安抽調(diào)骨干加強寧蒗民族中學高中部,隨后的支教就以高中為主,2004年寧蒗民族中學還加掛寧海民族中學牌子;2006年開啟“訂單式”職業(yè)技能培訓合作模式,從基礎教育拓展到職業(yè)教育等領域。

  蘇文杰所在的“海安班”,是2016年8月寧海兩地深化教育合作的新成果。麗江市委常委、寧蒗縣委書記楊承新說,這個班由寧蒗縣選拔優(yōu)秀學生,由海安市遴選語、數(shù)、英、物等學科優(yōu)秀教師任教??忌?ldquo;海安班”,在寧蒗已是一種榮耀。

  33年來,海安連續(xù)派出10批、285人次支教老師,踐行“為海安人民爭光、為寧蒗人民造福”宗旨,累計為寧蒗培養(yǎng)初、高中畢業(yè)生2萬多名,輸送大、中專生1萬多名,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教育業(yè)績。

  

 

  在寧蒗寧海民族中學,海安老師王擁軍(右四)作為化學備課組組長和同事一起備課(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2000多公里外的“海安課堂”

  走進位于山腰的寧海民族中學,一塊立于2004年的“江蘇海安老師支教紀念碑”引人矚目。在當?shù)厝罕娦闹?,這是跨越山海、團結進步的一座豐碑。

  1988年8月,第一批次的33名海安老師乘坐火車、汽車,輾轉2000多公里來到寧蒗。“剛到的第二天,就遇到了泥石流,到處都是泥水和石頭,木板房也被沖壞了……”很多海安老師對當初的情景記憶猶新。

  在幫扶早期,寧蒗縣辦學條件艱苦,海安支教老師和當?shù)亟處熞粯幼≈媚景甯糸_的簡易宿舍、喝著渾泥水,常常因變壓器跳閘而用不上電,但他們?nèi)詧猿植恍?,辛勤耕耘?/p>

  

 

  寧蒗寧海民族中學海安4班的班主任謝友軍在教室里上課(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海安老師改變了寧蒗人的時間觀念。第十輪海安寧蒗支教團領隊、寧海民族中學副校長陶長江告訴記者,海安老師早晨起得最早,晚上睡得最晚,班主任每天第一個到教室,最后一個離開,以身作則帶動學生勤奮努力。

  海安老師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2019年考入清華大學的楊昌華,是第一屆“海安班”的學生。他告訴記者,海安老師注重挖掘每一個學生的特色和潛質(zh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和主動學習意識,“就連考試考什么都要征求學生意見,也不監(jiān)考,完全靠學生自覺。”

  第一批海安老師執(zhí)教3年后,寧海中學中考成績躍居全縣第一。之后,寧海中學教育成績連年保持全縣領先地位;在支教重點從初中延伸到高中后,引發(fā)全縣各學校的教學競爭,寧蒗躍升為麗江的高中教育強縣。其中,“海安班”的一本上線率連續(xù)3年超過90%,多名學生被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錄取。

  

 

  這是寧蒗縣規(guī)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幸福家園一景(8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這在以前難以想象。“‘寧海之約’誕生之前,寧蒗教育處于緩慢的‘挪進’狀態(tài),中考招生有時要降低100分照顧錄取,高考常被‘剃光頭’。”長期和海安老師共事的寧蒗縣教體局原局長張達峰非常感慨。

  海安老師還奉獻著愛心。去年10月,海安市曲塘中學舉行了一場愛心義賣活動,籌集的善款通過海安老師、寧蒗縣第二中學副校長王霖伯轉交給20名困難學生。

  這已經(jīng)是王霖伯第二次來寧蒗支教。和他一樣,許多海安老師心系小涼山,主動多次參加支教。2010年8月至今,教化學的海安老師王擁軍已連續(xù)四輪支教11年,帶出一批當?shù)厍嗄昊瘜W教師。“我的人生價值在這里實現(xiàn)。”他說。

  

 

  在寧蒗縣幸福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搬遷戶蘇解放莫向紫瑪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盧云花(右)咨詢就業(yè)補助事項(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索瑪花開幸福來

  30多年來,海安老師的辦學理念、工作作風、教育方法在寧蒗引發(fā)“裂變效應”,催開了高山峽谷中的一朵朵索瑪花兒。

  “索瑪花開幸福來”。記者在寧蒗采訪時,從縣城到偏遠農(nóng)村,從易地扶貧搬遷點到中小學、幼兒園,都能遇到受益于海安教師、走出大山后又回來建設家鄉(xiāng)的人。

  在寧蒗縣規(guī)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幸福家園,紫瑪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盧云花是6600多名搬遷群眾安家發(fā)展的“主心骨”。“要是沒有海安老師,我也不可能站在這里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她說。

  海安與寧蒗兩地還變“輸血支教”為“造血支教”,啟動“青藍工程”——海安老師與本地老師結成對口幫扶小組,如今已培養(yǎng)出350多位優(yōu)秀教師。

  

 

  這是2020年建成的寧蒗第三幼兒園一景(8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班主任凌開明教政治,語文老師是王建……”海安老師教出來的彝族漢子、寧海民族中學校長李學高,至今記得這些名字,“海安老師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也要接過接力棒,通過教育改變山里孩子的命運。”

  2020年11月,寧蒗順利脫貧摘帽,和全國同步小康。如今,寧蒗縣已建成全國義務教育發(fā)展基本均衡縣,還投入2.37億元新建小涼山九年一貫制學校、寧蒗二中、第三幼兒園,昔日的教育弱縣已變?yōu)辂惤酥猎颇系慕逃龔娍h。

  在采訪中,楊承新數(shù)出5個“一去不復返”:“坐在土墻房里上學的日子、一塊黑板加粉筆的傳統(tǒng)課堂、背著土豆上學的日子、失學輟學沒人管的日子、辦學質(zhì)量水平落后的日子,都一去不復返了!”

  相比以前,寧蒗辦學條件早已改善,但海安老師依然要適應當?shù)氐母咴瓪夂?、生活習慣等。海安4班班主任謝友軍剛到寧蒗時,因為海拔高的緣故爬坡喘不過氣,現(xiàn)在可以在操場跑兩圈了。“要論工作量,我們比原來多好幾倍。但孩子們改變命運的渴望,是我們的動力。”謝友軍說。

  海安市教育體育局表示,海安將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完成智力扶貧任務后,進一步鞏固與寧蒗的教育合作,并在經(jīng)濟、旅游等領域拓展空間,幫助寧蒗從小康邁向現(xiàn)代化。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