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_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_欧美性爱在线观看亚洲_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州大小事
翠花街:承載繁華記憶的城市中心
发稿时间:2021-12-06 08:12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在綿陽城區(qū),與警鐘街、公園路、三光街緊密相連的翠花街以冷靜的姿態(tài),繼續(xù)著城市的繁華。

  久違的暖陽鋪灑開來,走過警鐘街的人行天橋,“翠花街”的標牌不經(jīng)意間就撞入視線。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與時尚的門店輝映,喧鬧聲始終沒有斷過。

  在綿陽城區(qū),與警鐘街、公園路、三光街緊密相連的翠花街以冷靜的姿態(tài),繼續(xù)著城市的繁華。

翠花街

  繁華而不失悠閑

  穿過馬家巷,左行上警鐘街人行天橋過街后,就是綿陽城內(nèi)名聲在外的翠花街。

  翠花街很時尚。沿街兩邊的高樓鱗次櫛比,商鋪一間挨著一間,時裝店、鞋店最多,還有間或穿插的飾品店、眼鏡店,引領(lǐng)著人們的生活潮流。正是上午10點,在陽光的鋪陳下,這條街道多了幾分絢麗的色彩。街道上人流不斷,時不時傳來一陣招攬客人的吆喝,豐富著這條街道的商業(yè)氣息。

  繁華的翠花街也不失悠閑。街道地面,鋪設(shè)著光潔的大理石,偶爾也有彩色釉面磚點綴,從街口的雕塑、噴泉,到沿途的風(fēng)景樹、花卉,還有點綴在街道邊的休閑座椅,讓這條商業(yè)步行街又有著城市小公園的味道。

  經(jīng)過三光街口到公園路口,密集的人流開始左轉(zhuǎn)。只有零星幾人繼續(xù)前行,走向翠花街北段。街道左側(cè),一堵圍墻隔離出兩個世界。街道右側(cè)是居民院落,再往前則是臨街小門店,以鮮花、美發(fā)、飾品店居多,但明顯冷清了不少。

  在翠花街居民的記憶中,翠花街北段的冷清,是隨著富樂大橋的貫通開始的。很多人在公園路、翠花街閑逛之后,總會選擇從警鐘街再出發(fā),或者過警鐘街人行天橋后再去馬家巷,從而讓翠花街形成了一條街道的兩種局面。

  作為涪城區(qū)城廂街道建國門社區(qū)黨委書記,胡斌不知道在這條街道上走了多少個來回,他早就注意到了翠花街南北兩端的反差。他也曾與街道的居民、商家交流,試圖尋找到破解這個局面的思路。

  綿陽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堅持以現(xiàn)代公園城市理念為指導(dǎo),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shè)管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讓胡斌看到了翠花街的未來前景。

  “翠花街”名稱的由來

  在綿陽城區(qū),“翠花街”的名氣不小,用老綿陽人的話來說,“翠花街是有歷史的”。

  翠花街南起警鐘街,北至臨園路東段,與公園路、三光街交叉,明代曾名西城根街,因“街道形成鮮花、首飾及翡翠街市”而得名。翠花街的名字起于何時,地方史志并沒有準確的記載,有的認為始于清代至民國時期,有的則認為始于新中國成立后。

  民國《綿陽縣志》中的《縣治圖》記載,翠花街當時名為“柳溪南路、柳溪北路”。但《綿陽縣志》中《建置志·街道》記載,民國十八年(1929年)城市道路整修中,有“由北街中段通翠花街,新辟一街”。從方位上看,“柳溪南路、柳溪北路”與“翠花街”是同一街道。

  由此可以推測,翠花街的名字在民國十八年前就已存在,不排除是從清代沿用下來的。從清嘉慶5年至7年重建綿州城開始,翠花街就是城市中心,也是繁華的商業(yè)街區(qū),必定吸引富裕人家居住,為滿足這一人群的生活需要,翠花街“形成鮮花、首飾及翡翠街市”就屬情理之中了。

  在民國十八年的城市改造中,“新辟一街”取名柳溪街,根據(jù)城建專家湯毓良的觀點,柳溪街的得名與街口的柳溪茶樓有關(guān)。而翠花街在民國《綿陽縣志》中記錄為“柳溪南路、柳溪北路”,應(yīng)該是為迎合“柳溪”而棄用了翠花街名。

  民國《綿陽縣志》編撰的截止時間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5月,或因翠花街的名稱早已被民間廣泛認可,讓編撰者出現(xiàn)筆誤,從而出現(xiàn)一條街道的不同名稱。就比如今天的富樂大橋,民間更廣泛地稱為涪江三橋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綿陽地方文史專家稅毅整理的《民國綿陽地圖籍》(1942-1943)中《綿陽城關(guān)詳圖》部分,街道地圖上準確標注了“翠花街”,說明在1942年前后,這條街道又恢復(fù)了翠花街這一名稱。

  有關(guān)翠花街的記憶

  從菜市場回到家里,還顧不上歇口氣,樊莉英就接到了社區(qū)干部打來的電話。她嘴上說著“每天上午是最忙的”,但得知有媒體記者想了解翠花街的過往,她樂呵呵地趕了過來。

  今年68歲的樊莉英,1953年出生在翠花街一處大院(綿陽四中校園所在),后來搬進街口的崔家大院,再后來因工作、結(jié)婚,她先后住進北街、順河前街,直到2003年前后又搬回了翠花街。

  在樊莉英的記憶中,最初的翠花街兩邊都是私產(chǎn)房,普遍都是典型的小青瓦木板房,附近還能看到城墻。當時,街道兩邊以居住為主,但街邊有很多人擺攤,也有人開臨街小店,以三光街為界,往警鐘街方向“到處都是小食店,比現(xiàn)在的馬家巷還鬧熱”。西往臨園路方向,大部分都是菜攤,她出生的大院里還有人開染坊。

  今年75歲的王國斌,是1975年從遼寧調(diào)到綿陽的,最初住在公園口附近,他經(jīng)常會在周圍閑逛。1980年后,他成為翠花街的住戶。當時的翠花街“兩邊都是多進多重的小青瓦四合院,有的院子里還有人養(yǎng)牛”。

  在王國斌的記憶中,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翠花街房子很破舊,街道兩邊“小店小攤一個挨一個,賣的東西也很雜”,有水果、蔬菜、小百貨、特色小吃等等,“吃的東西最多,席涼粉、窩窩店包子、山西面館最有名”。到了晚上,街道兩邊也擺滿了攤點,主要以小吃、涼鹵為主,也有人擺攤賣服裝、飾品。

  2001年2月2日,作為綿陽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的十件大事之一,翠花街與三光街、新街、警鐘街的改造工程動工,當年4月29日竣工,翠花街以全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市民的生活中。

 ?。ňd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張登軍/文 陳冬冬/圖)

  編輯:譚鵬

  戀上一條街愛上一座城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